70年聊城黄河累计投资多少钱?
除害兴利、治河惠民,60公里的临黄大堤,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培修加固。记者从17日召开的聊城市纪念人民治理黄河70年座谈会上了解到, 我市已建成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。
据了解,按照“上拦下排、两岸分滞”治黄方略和“拦、排、放、调、挖”的泥沙处理新理念,聊城黄河得到空前规模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,基本建成了包括堤防、险工、控导工程和分滞洪工程在内的防洪工程体系。
60公里的临黄大堤,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培修加固,同时对险工坝岸进行了改建和加高,有计划地进行河道整治、放淤固堤等工程建设。把低矮残破的大堤加高到10米左右,达到了新的设防标准,堤顶宽度12米,达到三级公路标准;将历史遗留下来的秸料埽坝,全部改建为石坝,建成险工13处、473段坝岸;实施了一系列河道整治,建成控导工程13处、331段坝岸,起到了“护滩保堤、控导主溜、稳定河势”的作用;在临河栽植了30米宽的防浪林;开辟了北金堤滞洪区,作为防御黄河特大洪水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70年来,聊城黄河累计完成治理投资13.49亿元,完成各类土方1.44亿立方米、石方210万立方米。防洪工程体系日臻完善,工程强度不断提高,抗洪能力进一步增强,为战胜历次洪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此外,高度重视非防洪工程体系建设。强力推进 “数字黄河”、“智慧黄河”建设,建成了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、涵闸远程监控系统、电子政务系统、800兆赫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基站,基层防汛单位信息通信系统工程投入使用,实现了省、市、县局至管理段的防汛通信光纤传输。近十年,科技创新项目获奖143项,其中获得黄委三新认定41项,科技兴河能力不断提升。
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黄河水情变化,聊城黄河仍面临许多问题,主要是防洪防凌形势严峻,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,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,流域综合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等。特殊的河情,决定了聊城治黄工作的长期性、艰巨性和复杂性。